2007年2月7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七版:镜监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出租屋内一对父子蹊跷死亡 凶案现场没有任何搏斗痕迹 案发前死者妻子因奸情败露出逃
谁是这起父子被害案的真凶?
读者帮警方出出主意哪种推理更接近事实真相
本报记者 朱乔夫/文 吴之如/画 通讯员 邱策

  父子死于非命
  2006年12月9日傍晚6时40分许,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。慈溪市公安局周巷派出所内,值班民警小王一边看着白天的登记记录,一边将手伸向桌子右边的茶杯。
  猛然间响起的电话铃声让全神贯注的小王全身震动了一下,伸向茶杯的手忙不迭地转向电话。
  “喂!是派出所吗?这里有人被杀了,是父子俩,孩子才三四岁。”
  “请慢慢说!你是谁?现场在哪里?什么时候发现的?”
  “我是四川人,在慈溪打工,是死者的邻居。我们刚刚发现这个情况,现场是在周巷万安村的一个出租房内。你们快来呀!吓死人了!”
  “好,好,谢谢,请帮忙不要让人靠近和破坏现场,我们马上就到!”
  几分钟后,派出所几位民警来到了现场。
  出租房内,一对父子已经死亡,父亲躺在床边,孩子则死在床上。从两名死者的伤口和房间墙壁上和其他物品上喷溅状的血迹来看,民警初步断定两人死于钝器击打或者是菜刀等凶器的击砍,再从伤口角度等分析,初步得出了系他杀而非自杀的结论。
  民警当即展开了小范围的初步调查:男性死者姓潘,31岁,小孩是潘某的儿子,才4岁。
  由于案情重大,现场民警立即向慈溪市公安局领导汇报。当晚,慈溪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张志明就带领几名精干刑警赶来,对该凶杀现场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勘查。
  经过技术鉴定,潘某租住的出租房房门没有被人撬过的痕迹,也就是说,凶手是堂而皇之地进入潘某家里的。现场也没有任何搏斗过的痕迹。警方分析,面对凶手,潘某要么毫不畏惧任凭对方下手,要么潘某在未留意间被凶手一击致命,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。

  凶案推理之一 妻子雇人情杀?
  根据调查,潘某住的出租房只有其妻王某有一把钥匙,潘某被杀前,由于发现妻子有婚外情,曾连续几天殴打王某,案发后王某不知去向。警方开始怀疑王某和其情人涉嫌杀人。
  当晚,警方在余姚将王某和其情人抓获。王某的情人小潘是死者潘某的堂弟。与此同时,潘某父子的死亡鉴定也出来了,确定两人系12月8日晚遇害。
  警方连夜对王某和小潘进行审讯。
  原来,2006年5月,经小潘介绍,潘某携妻带子来到了慈溪周巷,并在当地一家工厂上夜班,王某则尚未找到工作,一直在家里照料儿子。去年8月,潘某在和邻居聊天中,偶然听人说起堂弟三天两头到自己家里做客,但妻子从未说起,他就隐隐觉得事有蹊跷。
  去年12月初的一天,儿子的一番童言,让性格内向的潘某彻底证实了妻子与堂弟的暧昧关系。那天早上,上完夜班回家的潘某听儿子说:“爸爸,你上夜班去后,叔叔就来我家和妈妈一起睡觉。”潘某觉得整个天都塌了下来。
  但毕竟是小孩子的话,尚存侥幸的潘某觉得如果不是现场抓到,终归不能咬定妻子红杏出墙。于是,去年12月4日晚,潘某来了个突然袭击,上夜班的他突然提早回家。进门一看,果然发现了妻子和堂弟在厮混。
  由于被害者潘某的妻子有外遇,且与潘某发生过争执,其与情人共同杀人的动机显然是存在的。
  据警方调查,在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堂弟的不正当关系后,心中充满恨意的潘某挥拳暴打了堂弟和妻子,自感理亏的小潘在挨了潘某的痛击后逃跑,而王某再次被丈夫暴打。
  次日一早,王某瞅了个空档,乘潘某指天划地骂人之际逃了出去。然而就在当天,王某在众老乡的劝说陪同下,又回到了家里,希望丈夫能对她手下留情。但是,在之后的几天中,潘某仍然以殴打妻子来发泄愤怒。12月6日一早,自觉与丈夫彻底没有和好可能的王某,在摆脱了丈夫的控制后,扔下4岁的儿子与情人小潘逃往余姚等地。
  但是,两人均不承认杀了人。警方对两人在余姚等地的活动进行详尽调查,证实王某和小潘没有作案时间。
  尽管他们有不在现场的证据,也只能排除他们亲自作案的可能,还是不能排除其雇凶杀人的嫌疑。因为两人有充分的杀人动机,加之唯一一把门钥匙也在王某手上,他们完全可以雇用熟人杀人。因此,这个推论有一定的道理。但是,难以解释潘某为何在危急关头没有任何抵抗。

  凶案推理之二 入室盗窃杀人?
  案情突然间就陷入了僵局,由于现场没有留下任何嫌犯的痕迹,警方再次对凶案现场进行勘查,发现死者潘某的一个手机不见了。
  由于受害人潘某少了一个手机,故不能排除凶手入室进行盗窃,在被发现后杀人灭口的可能。
  但是通过对现场的进一步勘查,刑警们发现,凶杀现场内根本没有任何翻箱倒柜的痕迹,因此,入室盗窃时被发现而杀人这个论点的缺陷是:无法解释凶手在仓皇逃跑的过程中,没有损坏屋内任何物品、且没有造成屋内摆设及各种物件的凌乱现象。
  而且,技术鉴定也说明,潘某的儿子是在睡梦中被杀的,死者潘某应该是在非常清醒和没有做任何抵挡的状态下被杀的,而这,绝对和人在临死或者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的应激反应不相符合,因此,这就更加难以解释了。
  如果是有人盗窃被潘某发现,继而潘某被杀,两人在潘某遇害前不可能不发生冲突,因此无法解释潘某死前没反抗这一现象。

  请你破案
  相应的外围调查均显示,潘某来慈溪半年左右,平时为人老实,性格内向,除了上班之外,没有其他社会活动,也没有几个朋友,最多也只是偶尔有个把同乡来家里喝喝酒而已。
  看来,此案要尽快侦破,只能另辟蹊径或者重新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了。
  方案一定,民警分别开始行动起来。
  聪明的读者,你认为潘某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杀?被谁杀害?是否凶手另有其人?你能帮助警方抓住这个凶手吗?我们等待着你的参与。
  如有答案,请发电子邮箱:19631115@163.com